您好,欢迎来到包装印刷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资讯  > 技术文章 > 丝网印刷

四色丝网印刷色调及原稿制作工艺

2007/8/10 15:04:24 人评论

众所周知,丝网印刷的基本工艺是:使用丝网、网框制成模版载体,并在载体上产生图像,然后借助于刮墨板的压力,迫使油墨通过图像区域的开孔转移并附着在承印物上。这个工艺过程并不难理解,特别是色块的丝网印刷,应当说已有了丰富经验。  可是,这种色块的丝网印刷愈来愈不能满足对精细丝网印刷市场的需求,尤其是半色调的丝网印刷市场的需求。    因为半色调丝网印刷可以应用于许多领域,诸如广告画、纺织印花、T恤、陶瓷玻璃印花、陶瓷贴花印刷、CD印刷等。半色调丝网印刷甚至可被用于一些意想不到的领域,如:航天、航空和电器产品的表面的装饰等。    近年来,丝网印刷业对在不同的承印材料上进行彩色半色调复制产生了极大的兴趣。丝网印刷能够在不同形状、不同材质的承印物上进行彩色复制的能力,已被许多图形设计、广告制造、包装装潢及印刷业者所认识,受到愈来愈多的重视,其市场很富有竞争力。    目前,在我国半色调丝网印刷技术不仅可用于小幅面丝网印刷,而对大型户外广告的半色调丝网印刷,显示了丝网印刷特有功能,如:用于印制公共汽车站牌和地铁广告,户外广告的丝网印刷逐渐得到普及,应用领域正在扩展。因此,半色调丝网印刷也正在吸引着从事织物、塑料、玻璃、金属印业者和大型广告及工艺装潢业者。他们从工艺、技术、材料诸方面进行了研究和探讨,也有许多印刷精细的半色调印品面世。    可是,要掌握半色调丝网印刷的工艺并非容易。因为当深入观察半色调丝网印刷工艺时,就会发现这一工艺本身比预料的要复杂得多。整个半色调丝网印刷工艺存在许多可变因素,而每一个可变因素又都会影响到最终的网印产品的质量。  半色调丝网印刷应考虑的问题:简单地说,最终的成品是什么样的?印在什么承印材料上?使用什么样的油墨?采取几色印刷?具体一点讲在制版中如对原稿的确定、对阳图底版的要求、对丝网的选择、对绷网张力的确定、对模版质量要求、对曝光量的要求与控制,在网印中如对刮板的要求与控制、对模版变型的控制,对油墨转移量的控制、及承印材料对精度舶影响和对静电的防止、半色调网印套色的顺序及套准要求等。本章就是围绕上述半色调网印中影响质量的诸多因素进行分析、探讨、借以引起网印工作者的重视,提高半色凋网印产品的质量。  一、四色丝网印刷色调  印刷中表达层次的方法较多,常见的方法有两类:一类是连续晕染色调层次表达法;另一类为半色调层次表达法。  反射原稿的画面,从高光到暗调部分的色凋浓淡层次是以连续不间断地由深到浅或由浅到深均匀密度形成的,叫做连续调。如不加网的分色阴图底版、黑白照片的底版和画稿及照片等都是连续调的。不论阴图底版还是阳图底版的图像从高光到暗调部分的浓淡层次是用网点表现的,都叫做半色调。  二、四色丝网印刷层次表示方法  半色调层次的表示方法,是将连续晕染色调分割为粗细长短不同的线条,或大小疏密不等的小点来表示的。一般表示方法主要有三种:  第一种是线条表示法,即原稿的高、中、低色调层次,用粗细、疏密、长短的线条来表理。线条粗且密表现低调层次,线条细且疏表示高调层次。此种表现方法的不足在于它比较粗糙,对画面晕染连续的色调层次表达不细,而且,只能以黑白或单色出现,没有色彩变化,不能通过重叠套色来反映原稿的丰富色彩。  第二种是调幅网点表示法。原稿的深浅色调,用而积人小不同且有规则排列的网点表示。  第三种是调频网点表示法。这种方法比较特殊,是用一些不规则排列的细点来表现层次色调,密集表现深暗层次,点疏散表现浅亮层次。  网版印刷,除实地色块图案、文字、线条外,都是用半色调网点的大小,再现浓淡深浅的阶调层次,代替原稿上连续晕染的色调,完成原稿图像的复制。  现在普遍使用的是调幅网点。这种网点是在网印印版上构成图像的最基本的单位,它是中心距相等而面积不等的规则排列的实点。网点是丝网印刷复制过程的基础,网点在网印制版、印刷中正确传递是半色调网印最基本的要求。在丝网版印刷中,网点起着下述作用:  (1)在印刷效果上担负着呈现色相、亮度和彩度的任务。  (2)在印刷过程中,是图像传递的基本元素。  (3)在颜色合成中是图像颜色、层次和轮廓的组织者。  众所周知,半色调网版印刷的图文正是由网点来完成的。经过在网版上涂布感光胶、晒版及其它一系列处理,使网点成为图像部分,除网点组成的图像部分透墨之外其余部分将网孔封住不透墨。  从这个意义上说,把半色调网印叫做网点印刷。那么,网点为什么能够逼真地再现原稿上的连续调层次呢?这是因为原稿图像一经加网以后,就把原稿图像分割成无数个大小不等的网点,即把连续调图像信息变换成网点图像信息。颜色合成时,由于各个大小不同的网点以不同的角度,套印在一起或相距很近,在光线的作用下,网点上的油墨对光线进行选择性吸收和反射,反射出来的那一部分光线,经过空间混合,作用于人的眼睛(感色神经),使人的眼睛产生错觉,看起来就像是连续调似的。实际上,网印品上的每一个网点所占的空位置是相等的,人们所看到的色调的不同,是由于每一个网点所占的空间面积大小不同所致,而色调的深浅是由该网点空间的反射光强度来决定的。$分页符$   三、四色丝网印刷原稿的要求  半色调丝网印刷其主要目标是控制油墨沉积,使印刷的油墨量极为准确,让人看上去就感觉到图像色彩的明暗、深浅和细微层次等都能忠实地再现原稿,为此在整个印刷作业中,这种效果在印张与印张之间都要始终保持一致,而工艺过程中的任何变化都会造成图像色彩和层次之问的差异,并且必须在整个工艺过程中对可变因素严加控制,方能印刷出合格的产品。然而,要对整个工艺过程进行控制,首先则要对原稿加以控制和选择。原稿是基础。  原稿是由客户提供的,有的也称原件。严格地说,只有原作品才能称之为原件,一幅国画是原件,而用原件拍摄的彩色反转片,黑白或彩色照片则不能称作原件而称之为原稿。原稿的形式、颜色和结构区别很大,可将其进行明确的分类。  1.按原稿种类分  (1)摄影原稿——彩色反转片(天然色片)、彩色拷贝正片(用彩色负片拷贝的彩色正片)、彩色照片和黑白照片等。  (2)美术作品原件——国画、水粉画、水彩画、版画和铅笔画等。  (3)第二次原稿——一般是指将美术作品原件翻拍后的彩色反转片或彩色照片。   (4)印刷品原稿——是指用印刷品作原稿。  (5)线条原稿——指黑白线条画和由图案实地、美术字及文字等组成的原稿。  2.按光的照射方式分  可分为透射稿与反射稿两大类。  (1)透射稿。原稿是透明的,在分色时光源是照在原稿的背面,用透射光进行分色工作的。  (2)反射稿。在分色时光源照射在原稿的正面,是用原稿的反射光进行分色工作的原稿。反射稿包括绘画作品原件,彩色照片、黑白照片及印刷品等。  用原件直接分色质量最好,这类原稿反差小,一般只有1.4左右,亮调密度在0.1、0.3。暗调密度1.5-1.7。  彩色相纸是彩色多层感光材料的一种,它的结构和成色原理与反转片相似。彩色照片的图像是由彩色负片经放大晒印在彩色相纸之上的,因此明暗对比强烈、色彩鲜艳真实。只是因系反射原稿,不及反转片反差对比强烈,又因它是彩色负片拷贝或放大而成的,因而层次受损失,色彩有偏色,宜作原大或缩小复制。  3.适用与非适用原稿  原稿是丝网印刷复制的基础,原稿的质量直接关系着制版、印刷产品质量的好坏,所以在接稿和工艺设计时,首先要对客户交来的来稿认真审定,确定是否符合制作网印底版制版的要求。  4.适合网印用的原稿  适用原稿常称合格原稿,即符合网印制版分色制作底版工艺的要求,不必再经加工修正就可进行复制的原稿。其标准是:①图像实,清晰度好;②颗粒细腻,图面干净清洁;③反差适中,高、低调层次丰富;④色调正确,色彩鲜艳,感色平衡;⑤复制时,放大倍率不超过3—4倍;⑥反射原稿及图画等原件,要平整,无破损污脏。  5.不适合网印用的原稿  非适用原稿,即不符合复制要求的原稿。这种原稿虽然能复制,但要经大量的加工调整和修正,而最终复制效果也难以理想。如:①图像虚浑不实,有双影,清晰度差;②颗粒粗,图面污损,脏点、道子多;③反差过大,调子过闷或过于淡薄;④偏色,色彩陈旧;⑤放大倍率超过10倍以上。  6.不能复制的原稿  有些原稿不能复制,应该退回。如:①图像严重虚浑,轮廓层次不清;②颗粒过分粗糙,倍率放得过大;③图面严重皱损、污染。图像主体部分有明显的脏点、道子、霉点等;④严重偏色,色调完全失真。   不管是实物原稿还是艺术品、或是阳图底版,这些原稿都决定着未来的印刷品的质量,因此最重要的是,印刷者要能够检查和鉴别原稿的质量,即使是用户提供的用户认为满意的原稿,也要能够正确地鉴别原稿的好坏。为什么对原稿不满意,原稿存在哪些缺点和不足,这些必须能够事先指给用户,让他们知道这些缺点可能造成的后果。如果事先不经说明接收了原稿,在交丝网印刷品时被顾客拒收时再说就为时已晚,丝网印刷者要为此负责。$分页符$   四、选择原稿要着重考虑的因素  1.原稿颜色  也有人俗称为“色相”。选择原稿时,应该注意选择那些颜色或“色调”范围较大的原稿,色调范围大,眼睛看上去类似彩虹,各种蓝、绿、红及其他色调使人发生兴趣,目不暇接。  2.原稿色调值  体现颜色由浅到深的变化。当转换成阶调网点时,高光区域的色调值范围为10~15%,4层网点的色调值为16~35%,中间调为36~65%,3/4层网点为66~80%,暗调区域为81~100%。这些色调值是在任何一种颜色范围内由浅到深的网点百分率,供彩色分析时参考。选择原稿时,要选由浅到深的色调值范围较宽的原稿,不要选择多个局部色调值相同的原稿,因为这样的原稿看上去无反差,极为平淡,缺乏生气。   3.原稿结构  是一张原稿作品中细微部分的层次或结构,比如看一张画片,沿草地前缘有砂粒清晰可见,这种结构反差随着观察距离增大而衰减,观察者离原稿愈远,看到的细微层次或结构就愈少。如果在远处看一座山,山的颜色或结构的差异很小,通常为浅蓝色至淡紫色,相反却可以看到山前面的工厂、岩石的色彩差异,当观察距离再增大时,所有这些结构就看不到了。结构的变化使人感觉到画面的景深和轮廓。  4.原稿色饱和度  是指颜色纯度的对比度。饱和度高的颜色均由三原色(品红、黄、青)二次色(紫、桔和绿)构成,这些颜色比较纯正,明亮。混合色的色相中带有少量的二次色或复合色(即带有少量青的黄色或带有少量品红的绿色),饱和色通常几乎在中间调至实地的色调值范围内。  5.原稿形态  一般指原稿作品中各种图像的实际外观,如几何形状的建筑物衬以蜡烛熄灭产生的一缕缕漂亮的白烟,给人以美感,使人的眼睛在这些图像之间不停地移动,并将它们区分开来。  原稿作品中以上这五个方面包含的愈多,眼睛接受的视觉差异就愈多。另一方面,原稿中景物愈多,眼睛的注意力就不容易集中,这一效果是阶调网点复制中所不希望的,通常要注意减少这一作用。  由于工艺本身的限制,一些颜色是很难复制的,比如栗色和深红色。此外荧光色通常也不能复制,因为软片不能记录荧光色的波长。中性灰和米色也不好复制。中性灰不归于任何一种颜色,它是由5%黄、品红和8%青构成。米色包含相同百分率的所有三原色。对于所有这些颜色,色强度或网点增大都会造成色成份的比例失衡,结果是海滩砂子变成绿色,混凝土成品红色。以上这些颜色在选择原稿时应予以注意。然而,带有高密度中性灰的原稿作品可用灰成份替代(GCR)技术来处理。6CB是制作分色片的一项新技术,能够很好地解决这一问题。  选择原稿时,还要注意避免选择有大面积同一颜色且色调值相同的原稿,如大面积色块或大片无云的天空,这些颜色均匀的色块是很难控制的,颜色一旦出现变化,一眼就被看出来。此外,还要尽量不选择那些带有虚晕效果的原稿。比如在金属铬表面和喷笔画作品中,在水平线上经常出现颜色逐渐变淡成白色的现象,这就是虚晕效应。在丝网印刷中,由于高光网点逐渐消失,使用的溶剂油墨容易干涸在高光网点区域的网孔上,色调值有可能一下子从0跳到1/4,使印出来的图像看上去很粗糙,而且不自然。 转载自:exporteam.com

相关资讯

    暂无相关的数据...

共有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