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时代的发展,高科技的数码技术大大方便了丝网版画的制作,同时也丰富了丝网版画的表现语言。丝网版画以其强烈的工业感和设计感,很自然地将数字化技术吸收为自身的表现技法。 丝网版画中涉及的数码技术包括数字摄影及图片输出的“出片”过程。数字摄影是指通过与摄影相关的数字化设备和手段获取图像,然后通过电脑及图像处理软件对其进行编辑处理的全过程。“出片”是通过出片公司的专门出片设备将编辑好的图片输出,使之成为能感光成像的“黑稿”,便于丝网印刷。 好的胶片和器材是拍摄一部好电影不可或缺的因素,同样,如果要获得高质量清晰的图片,也需要一架较高像素的数码照相机。根据不同创作主题的表达需要,可以用数码相机搜集大量丰富生动的生活素材,然后从中选取较理想的图片,以便进一步对其加工处理。数字图片的最大优势是人们能够通过计算机使用图像处理软件对其进行加工处理。处理的方法和手段既多样又全面,并且速度快。这是传统的暗房处理方式望尘莫及的。它既可以模拟传统暗房技法中所有的特殊加工技巧,拥有许多独特的手段,如可以轻易准确地实现明度、色相、纯度等的色彩调节,也可以得到各种滤镜的特殊效果。使用剪贴、粘合等功能还可以使图片呈现出人意料的效果。在丝网版画的主题创作中,数字摄影对整个作品的完成起着重要的链接作用。可以说,数码技术给丝网印刷插上了飞速发展的翅膀。 目前,现代丝网印刷技术在我国发展得已经相当完善。如果要达到和母图完全一样的彩度和精度,用四色还原的方法出片及印刷就可以。不过,如果将数码技术处理后的图片原封不动地四色印刷,其结果无疑是丝网版画的“版”味在无数个色点中消失殆尽,印刷过程是机械的重复,画面带有浓重的电脑味。 如何将丝网版画中的数码技术加以艺术化呢?清初石涛提出:“至人无法。非无法也,无法而法,乃为至法。”庄子“庖丁解牛”的故事也把高度熟练技巧所达到的自由境界,形容得十分生动。这些“随心所欲不逾矩”的艺术观点都说明: 艺术传达活动固然是有规律和规则的,但同时又不是按照某种规定好的程序去进行的机械操作,规律与自由在艺术过程中是完全统一的。合理地运用数码技术,要使其为艺术作品的主题表达服务,灵活机动地将数码语言和其他丝网版画表现语言相结合,大胆地对其“动手术”,使之改头换面,为作品增添光彩。 为了增强数码技术在丝网版画中表现语言的艺术性,需要进行大量反复的实验。通过实践可以看出,“整合”法,“嫁接”法和“移植”法是对数码技术改造行之有效的方法。“整合”法是针对四色还原印刷法而言。“整合”是将四套数码分色版整合设计为一至两版专色。丝网版画的优势体现在对色彩的处理与掌控上,“版”味决定了版画表现语言独特的限定性。在这个意义上,丝网版画的色彩不是一般意义上的色彩叠加及混合,而是对整个画面色彩的组织与构建。针对四色印刷机械性与单一性的缺陷,需要对其重新定位与调整,使得数码出片技术也向“版”味和“画”味靠拢。在色稿的设计上,突出丝网版画色彩概括的优势,用专色出片代替四色还原,根据画面需要,设计主版或辅版为专色出片,再结合其他色版套叠,既增强作品色彩的整体感,又体现数码语言成像的精确性。 “嫁接”法是就数码语言在丝网版画创作中的具体运用方法而言,指的是将数码语言和传统的手绘丝网技法结合的综合表现方法。在出片后的黑稿处理上,对原有图像中呈现的电子化样式加以大胆“破坏”。根据构思及画面需要,采用尖利的工具,通过刮、擦、划、刻等方法对原有图像秩序进行重新构建。另外也可直接采用手绘法对原稿进行再加工,手绘的表现方法是丰富多彩的:笔触和线条的强弱疏密、水墨的浓淡干湿等等,都可以用来表现画面所需要的图像和肌理。通过这样的处理,感光后的印刷得到的是与处理前完全不同的视觉映像。采取多种方式的“破坏”,建立了新的画面秩序,对数码技术向“画味”成功转化有了积极的意义。 “移植”法是另一种在分版时采用的经济实用的办法,其目的是发挥丝网版画套版随意多变的特点。对丝网版画来说,分版套色是建立在画稿设计的基础上的,作品的画面效果要通过分版套色的过程来完成。分版套色是将色彩稿进行分类、叠加、印制的过程。如果画稿色彩复杂,则需要多个丝网版感光完成。除去传统的一版多色的省版技法,“移植”粘合法也是另一种改造数码版的省版方法。比如:利用废旧报纸根据待印版的需要,撕(切)出所需的形状(正形或负形),然后粘贴在已印电脑图像版的正面。这样,报纸的正(负)形与正版的图形相互交叠,在印刷时产生了第三种图像,其结果新鲜有趣,撕(切)出的印迹自然天成,并且节省了丝网版。这是对数码图像的另一种方式的改造,在操作上简便易行。 在进行一系列的“破坏”“整合”“嫁接”“移植”等“手术”之后,数码技术已经改头换面,术后效果是否“排异”,要看数码技术与其他丝网表现技法的结合度以及整个画面的画味怎样了。实践的意义在于将数码技术艺术化,使其为丝网版画的艺术创作服务,以实现数码技术在丝网版画中的真正价值。 薛磊,1971年生于江西南昌。2005年毕业于中国美术学院版画系丝网专业,获硕士学位。现任教于浙江师范大学美术学院。丝网版画《试问张生传情处》参加第14届全国版画展;木版画《再饮清茶续新曲》参加“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50周年浙江省美展”;木版画《红色记忆》参加“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80周年浙江省美展”;丝网版画《在空间中自由运动》参加“第二届中国丝网版画展”并获优秀奖。
共有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