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我国设计师的纯艺术设计水准不低于欧美,然而实用型商业广告设计水平不高。
但是,我们回过头来再看看商业(实用)广告,去过欧美的我国广告人都有这样的深刻的印象:那里的广告主题创意鲜明,设计表现新颖,形象贴近生活,物美价廉实用。
在这种广告大跃进的特殊阶段里,作为当代广告设计师,是不是应该多思考自我表现与服务受众,主观设计与市场需求,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之间的关系,对实用性商业广告的设计多投入精力,多关注质量,最好不要把设计费的高低与设计质量好坏等同起来,我们不能只抱怨百姓的接受现状,还要戒备面对现实的清高和沉溺,超凡而不脱俗。
设计师理应主动去适应市场,而不大可能市场来适应设计师,如果我们的设计师都能十分敬业的对待每一件“大作品和小设计”,再加上政府有关部门的正确引导和管理有序,人们对广告的逆反心理才有望慢慢转变,我们的大众广告文化才能健康发展起来,说的高一点,当代广告设计师应该是有社会责任感和实际工作能力、能适应社会各层面动态需求及设计文化在我国发展的排头兵。
可喜的是,一些城市已注意到劣质广告对城市环境的破坏,纷纷出台了一些管理法规加以限制,北京的长安街两侧就已开始禁止设置大型商业性路牌广告了。
二、我国设计师的创造性思维能力不低于欧美,然而有些广告却是创意多多,歧意多多。
这类广告大多表现为:标题怪异、文不对题;形象荒诞、莫名其妙;多层重叠、眼花缭乱,人们总是要费些脑筋去分析研究,可还是常常不得其解,或者表面看懂了,实际却产生歧意和误导。今年六月笔者应邀参加了某市的广告设计评比,在对一件参赛作品进行评审时,七人评委对该作品竞分两种理解,最后不得不查出作者并与其勾通后才弄明白。说实话,该作品的视觉效果不错,但对内容的理解却着实给了评委们一次“考试”。(未完待续)
共有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