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费者与“裸食”“亲密接触”
1月21日,记者先后走访了市中心几家大型超市,发现部分速冻面米食品毫无防尘遮盖,甚至有顾客购买时手鼻并用,二次污染问题严重。
在市内一家超市,记者看到,速冻面米制品被放在冷冻柜中分两行排开,琳琅满目,却毫无遮掩,与空气“亲密接触”。一位女士对勺子视若无睹,直接用手“抓”起水饺,放入食品袋中,估摸着一次吃不了,又取出几个放回冰柜。一位老太太似乎担心东西不新鲜,用鼻子将水饺、烧卖、汤圆嗅了个遍,最终什么都没买就走了。此情此景,吓退了几位本想光顾的消费者。
速冻“裸食”,首次叫停
据悉,为规范迅速发展的速冻食品行业,我国先后在1988年制定了《速冻食品技术规程国家标准》,1997年制定了《速冻面米食品行业标准》,2003年制定了《速冻预包装面米食品卫生国家标准》,但明确规定“不经预包装的速冻食品不得销售”,在该行业还是首次。
市消协有关专家指出,速冻面米食品没有外包装,对生产厂家、生产日期,甚至“裸食”中包的究竟是什么馅,消费者都无从知晓。而且,“裸食”通常自上而下销售,店员又采取倾倒补货的方法,往往旧的没卖完,新的又被倒入冷藏柜,被积压在冷藏柜下面的“陈货”很可能有质量问题。专家说,正是在销售过程中有这些不规范、不符合卫生要求的行为,才催生了新《标准》的出台。
“裸卖”叫停争议多
对“裸卖”被叫停一事,消费者的感情显得很复杂。
市民张先生对叫停“裸食”拍手叫好。他说,那些素质差的顾客,根本不管旁人眼光,一双手在水饺、汤圆堆里搓来捻去,看得人食欲全无。他曾亲眼见到一位店员边低头补货,边和人聊天,唾沫星子直溅到烧卖上。不过,也有消费者表示惋惜。王女士就是铁杆的“散装一族”。她说,散装汤圆每斤才卖2元多,“精装”版的要比这贵好几倍,让人无福消受。林先生则说,称散装的就像买水果,“想吃多少称多少”,不像袋装、盒装的动辄“500克、1000克”,家里根本吃不了。
市消协专家说,去年12月20日,商务部出台了《超市食品安全操作规范(试行)》,尽管该《规范》要求超市出售散装食品应用防尘材料覆盖,设置隔离设施,但这并不能避免顾客摸闻食品和店员违规售卖食品。而且,有些速冻食品的价格如此低廉,不排除企业在馅料上做手脚。新《标准》不仅有望解决二次污染,还要求生产厂家在包装上注明馅的成分含量,给予消费者充分的选择权和知情权。不过,由于市场多元化和不同层次消费者的存在,她同时建议商家、厂家在前期的产品包装、种类、价位上予以调整,给消费者更多的选择余地。
共有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