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任务来源 随着经济全球化和信息技术的迅速发展, 企业生产资料的获取与产品营销范围日趋扩大, 社会生产、物资流通、商品交易及其管理方式正在并将继续发生深刻的变革。与此相适应, 为降低物流成本, 提高效率和服务质量, 在物流过程中利用信息技术进行跟踪管理已经非常广泛了。 我国物流业正处于发展阶段, 与先进国家相比, 物流效率和服务水平还有一定的差距, 但市场潜力和发展前景十分广阔。加快我国物流发展, 对于优化资源配置, 增强综合国力和企业竞争能力,提高经济效益, 具有非常重要而深远的意义。
在这样的背景下, 科技部启动了现代物流与电子商务的重大科研项目, 且非常重视物流标准的研究与制定。《包装用于发货、运输和收货标签的一维条码和二维条码》标准的研究和制定, 即是科技基础性工作专项资金项目“物流配送标准体系及关键标准的研究与制定”( 项目编号: 2001DEA20012)中的一项关键标准, 经过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批准, 已正式列入2002年国家标准制修订计划, 编号为GB 2002- 19。本标准由交通部公路科学研究院、中国物品编码中心、武汉理工大学、北京中交国科物流技术发展有限公司等单位共同研究制定。
二、编制依据 国标《包装用于发货、运输和收货标签的一维条码和二维条码》等同采用ISO 15394: 2000 Packaging———Bar Code and Two- dimensional Symbols forShipping, Transport and Receiving Labels。
三、编制过程 本标准于2001年正式列入国家科技基础性专项资金项目“物流配送系统标准体系及关键标准的研究与制定”, 作为关键标准研究制定的内容之一,并向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申请2002年制修订标准立项, 同时组成标准编写小组, 进行调研和收集资料, 准备标准草案的编写。 标准的编制过程按照“GB/T 1.1- 2000标准化工作导则第一部分: 标准化的结构和编写规则”中等同采用国际标准的原则, 对ISO 15394: 2000进行采标。在翻译的过程中既保证忠实于原国际标准、语言翻译准确, 又尽量符合中文表达习惯, 基本保持了原标准的主要技术内容。 根据国家科技基础性专项资金项目“物流配送系统标准体系及关键标准的研究与制定”中的项目进度计划, 编写组于2002年1月~4月完成前期调研,制定工作方案; 于2002年5月~2002年12月形成征求意见稿( 初稿) ; 于2003年1月形成征求意见稿( 二稿) 。
该标准于2003年10月底以发函的方式, 向一些企业和研究院所发了标准征求意见稿, 收回了征求意见回函表。根据收回的意见, 标准起草小组经过认真的讨论, 确定了意见的处理方式, 经过修改,形成了标准送审稿。 在2004年3月9日召开的标准审查会上, 专家提出了修改意见并给出了标准通过评审的评议结果。此后根据与会专家的意见对标准送审稿进行了修改, 最终形成了标准报批稿。 本标准GB/T 19946- 2005已由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中国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于2005年10月7日共同发布, 于2006年4月1日起正式实施。
共有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