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件背景:
据中国之声《新闻和报纸摘要》报道,环保部日前在对全国环境评价机构的检查中,发现88家环评文件编制差,其中有两家机构因为隐瞒、提供虚假材料被吊销资质。记者调查发现,因为缺乏监督,有的不负责任的环评报告甚至半天就能炮制出来,令人担忧。
专家观点:
公众环境研究中心主任马军:仅靠自上而下的监管是不够的,环评机构若要真正发挥作用,还需更加公开,引入社会的监督。环评报告是需要完全公开的,也有一个充分的公众参与过程、包括同行的评议,哪个机构要是被发现质量低劣、甚至造假,它的公信力很快就会丧失。但是在我国,只有报告的简本是公开的,而且这个公开的时间只有十天。
中国政法大学污染受害者援助中心主任王灿发:有两个原因导致了环评报告可以轻易造假。最主要的原因是环评公司只对建设项目的业主单位负责。而负责审批环评报告的环保部门,往往只注重“程序是不是合理”,而很少对程序的真实性进行调查。“其次,允许未环评先上马的项目补办环评手续”,也是造成很多项目违法环评的原因所在。
长期研究环境经济学的北京大学教授张世秋:环评过程缺乏公众监督,缺乏开放透明,也是环评可以随意造假的原因之一。因此,应当大力鼓励当地公众、民间环保组织和环保志愿者参与到一些建设项目的前期论证中。
网友热议(微博节选):
公众环境研究中心马军:机制不改变,环评无尊严。
郭巍青:能够推动机制改变的最重要动力之一,是公众的环境抗争与社会运动。
政通境和:公众的环境运动推动的改变,主要应针对的不是机制问题,即环境行政体制。
穿越喧嚣_:要改变这种现状,就让政府出钱找环评公司做环评,甲方变了,环评公司不怕收不到钱,或许会好一点。但这还是不能改变本质,还可能还会滋生新的腐败隐患。
王毅刚的微博:事后的环境监督比环评重要。环评即使真实,业主未按环保的流程生产是更大的问题。如果把事后坚决关闭造成污染的企业落到实处,业主会自动搞好环境治理。重点也许不在环评。应拿出90时代治理质量问题的气魄,违规者停产关闭。
山花:要提升环评之类报告的公信力,关键是健全对有资格出具报告公司的监管机制,一旦发现弄虚作假即行重罚甚至吊销执业资格。我国的监管机制实在是太弱了,监管也不过人情!
Stanford于洋:环评问题核心,我认为在于标准过严导致只能通过环评制度的弱执行力来平衡;环评一票否决制和我国环境容量作为资源的价格是不匹配的;我一直主张环评不要一票否决,但一定要信息准确责任明晰数据可靠执行有力。
远近2012:环评文件行政审批才是所有环节的最终关口,审批严,环评就不会松;审批专业,环评就不会外行;审批强调真实,环评做假就难存在。
环评之于印刷企业
近年来,随着绿色印刷事业的不断推进,对于印刷企业来说,绿色印刷认证工作已经陆续的被提上日程,企业要想进行绿色认证,不光要具备基本的资质,还有最重要的就是一纸环评报告。而今,环评机构出现这样严峻的问题,直接影响到了企业认证的公正性,严重的影响了认证工作的稳定进行。为此,我们呼吁有关部门要严格认证对待此事,做到公平公正,让绿色环保真真正正的存在。
共有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