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国际互联网发展得如火如茶的今天,没有哪一个行业比印刷行业的心情更为复杂了。国际互联网不仅仅在生产和商务形式上要改变印刷行业,可怕的是它似乎要消灭传统的印刷行业。印刷行业面临着比当年广播、电视诞生时对印刷产生的影响更为严峻的形势。如何客观、准确地看待国际互联网对传统印刷行业的影响,以及在这种影响下印刷技术将如何发展,是一个急需回答,且不可回避的问题。
就纯技术而言,印刷技术与互联网技术是互不相干的两门技术,前者出现于1000年以前;而后者只有短短十几年的时间。是什么原因导致了互联网技术对古老的印刷技术产生了如此深刻的影响,以至于人们对印刷技术的发展感到了担忧。在讨论互联网对印刷的影响这个问题的过程中,人们由于所处的行业不同、技术背景的不同,因而常常得出各种不同的结论。也许从信息科学这样一个比较中立的角度来讨论这个问题,更有利于我们客观地判断互联网对印刷的影响。
印刷技术与信息科学的关系
现在人们常说:“我们己经进入了信息社会”。在信息科学的研究中有一个被称为“信息传播学”,或称为“人类信息学”的分支,它是专门研究信息在人类社会成员之间传递、传播和交流规律的信息学科。“信息传播学”所关注的信息,是迄今为止所有信息类型中人们使用得最广泛的一种,事实上它涵盖了信息的一切原始含义。所谓“人类信息”是消息、音信、新闻、资料、指标、数据、情报、命令、指示、知识、文学和艺术话语内容等的总称。在“信息传播学”的传播媒体研究中,除印刷媒体、广播媒体、电视媒体以外,互联网作为一种新兴媒体也于近年加人其中。
信息科学中另外一个非常活跃的分支是“机械信息学”,或称计算机与通信科学。是专门研究信息机械中机械信息的存在、传输、变换、行为及处理规律的科学。什么是信息机械?按照机械学理论作出的解释,机械的类型共有三大类,它们是动力机械、物料机械和信息机械,分别实现对能量、物质和信息的处理和传输工作。动力机械完成不同能量之间的转换,物料机械将物料进行加工或位移,而信息机械的任务,则是将信息进行加工处理或进行传输。信息机械包括传统的音视频信息机械、通迅信息机械和计算信息机械(计算机)等。传统信息机械的主要目的在于信息的传输和再现,而计算机信息技术的主要目的在于信息的处理和再生。
毫无疑问,印刷机械属于物料机械,它完成的是以纸介质承载的,以文字、图形、图像形式表现的人类信息的加工、复制和传递;实现互联网技术的机械是信息机械,是通迅信息机械和计算机信息机械结合的产物,它所实现的是机械信息,或称电子信息的加工、处理和传输。
在过去10年里,人们在印刷机械和信息机械之间完成了一次革命性的技术进步,那就是解决了以文字、图像、图形形式表现的人类信息与电子信息之间的转换问题。这种进步将传统制版、印刷中,人类信息到印刷品的制作、加工和复制过程,转变为人类信息到电子信息,再从电子信息到印刷品的制作、加工和复制过程。这种转变是建立在计算机技术对人类信息的表现和处理技术极大发展和提高的基础上的。电子扫描技术、激光照排技术、计算机文字、图形、图像处理软件技术,直接制版技术,数字印刷技术,使人类信息经过信息机械,转移到胶片、印版和纸张。
从以上的理论和观点重新审视印刷技术和印刷产业,现代印刷技术应该被视为传统印刷技术与电子信息技术结合的产物。我们所说的信息化社会,其中包含着人类信息大量电子化(或称数字化)的含义,印刷除了完成传统的人类信息加工、处理并转移到纸介质的任务外,同时还要完成人类信息的电子化和已经电子化的人类信息向纸介质转移的任务。无论从“人类信息学”,还是从“机械信息学”,印刷技术都与信息科学有着密切的关系。
2、信息表现与传播上的优势是互联网影响印刷的主要原因
衣可以避寒,车可以代步,而印刷品可以传递消息。在没有互联网之前,声音形式的消息可由电话和广播来传递,活动影像形式的消息可通过电视来传递。由于广播和电视都疏虞对文字的表现,因而文字形式的消息只能通过书信和印刷品来传递。这也是广播和电视没有对印刷(特别是报刊印刷)造成明显冲击的原因之一。现在互联网来了;情况似乎不大一样了,电子化(或称数字化)的文字信息,不仅可以在互联网上表现和传递,而且似乎比印刷品表现文字信息还有不少的优势,大有后来者居上的势头,动摇了印刷在文字
信息表现和传播领域的地位。从信息传播学的解度分析,互联网之所以对印刷产生如此明显的影响,主要是由于互联网在信息表现和传播上的优势所造成的。
1.互联网在表现内容上的优势
印刷品所承载的信息形式可以归结为3种,即文字形式、图形形式和图像形式。互联网在信息内容的表现形式上,除了上述3种形式外,更包括了声音、活动影像和图形动画,
使信息的表现更加直观、生动和形象。因此,就信息的表现形式而言,互联网涵盖了以往广播、电视和报刊的所有可能的表现形式,是印刷品所无法比拟的。
然而,互联网在信息表现上的优势,不仅仅表现在表现形式的种类上,更重要的是表现在超媒体信息的表现能力上。在互联网上浏览信息与阅读印刷品信息最大的不同之处在
于,通过超级链接,我们可以改变我们的测览方向,及时获取与正在测览信息相关的背景信息,而不是像阅读印刷品那样只能纷胜地阅读。
人们的思维是基于大脑所储存信息之间的联系的。人们通过把握事物之间的联系来把握事物本身。因此,只有将信息按它们之间的联系进行组织和表现,才能更好地使人们访问、理解和利用信息。这种按信息的联系组织、表现、访问信息(特别是文字信息)的思想,就是所谓的超文本的思想。如果所涉及的信息除文字以,还包括图形、图像、声音、动画、活动影像,就是所谓超媒体的思想了。在计算机发明之前,美国人Vanner
Bush就已经在1945年提出超文本的思想了,但是,无论是当时的物料机械,还是后来的信息机械,都没有将这一思想实现到大规模使用的程度。近十几年发展起来的互联网技术,不仅实现了超文本,而且实现了超媒体。更重要的是互联网将超媒体的信息组织和表现普及化、大众化了,使人们在互联网上养成了按信息的联系划览信息的习惯,这种习惯当然是无法适用于印刷品的。
人们常说互联网上能够提供比印刷品更多的信息,信息量大是互联网化于印刷品的原因之一。在没有进行有效的统计之前,这一说法缺少理论上的依据。但是,从互联网按超媒体的方式组织和表现信息的角度看,互联网可以让人们在最有效的时间里,获取最大量的有效信息。因此,人们有在互联网上能够获取比印刷品更多的信息的印象,就是可以理解的了。
2、互联网在信息传播上的优势
互联网在信息传播上的优势是非常明显的。印刷品是靠人工来传播的,互联网上的信息是通过信息机械来传递的。互联网的信息传播方式,其本质上的优势在于它的跨时空性。白天黑夜、千山万水都不影响互联网对信息的传播。然而这种信息传播上的跨时空性,并不是互联网所独有的,广播和电视的信息传播同样是跨时空的。互联网相对于已有媒体在信息传播上的优势在于它独有的双向性。
无论广播、电视,还是报刊,他们的信息传播方式都是所谓广播方式的,即单向的信息发布方式。信息源和信息受体的角色是相对固定的。互联网上情况就不同了,信息的传播是双向的、交互的。信息的受体同时也可以是信息的发布者,信息的受体可以和信息的发布者在同一媒体上及时交换信息,这是以往各种媒体做不到的。
3、在形式与内容多样性的统一上印刷仍具优势
在讨论了互联网在信息表现和传播上的优势以后,我们也许更需要明确印刷品区别于互联网的本质特征在哪里。无论通过移动电话还是电子书,互联网对信息表现这一事物,都可以归结为“数字显示器上的超媒体信息”。同样是表现信息的印刷品,我们很难用简单几个字把它描述清楚。因为不存在“数字显示器”这样统一的信息载体,也不存在“超媒体信息”这样概括的信息统称。如果要概括印刷品这一事物,也许只能用一段比较抽象的文字来描述。所谓印刷品是“信息内容与信息载体的统一体”。以包装印刷品为例,没有印刷的包装盒,不是包装印刷品;有印刷的包装纸板,不做成包装盒,而用于装饰,也不是包装印刷品。信息载体与信息内容的统一,信息载体的千姿百态是印刷品与互联网的本质区别。
信息载体本身就带有信息受体所需要的信息;信息离开了它固有的载体,不仅载体本身的信息随之不复存在,而且信息本身的价值也大打折扣。显示器上的包装盒可以告诉我们什么?由于印刷品的介质、外观、使用目的、几何造型等的不同,印刷品在人们社会生活中扮演的角色也随之不同。例如:
(l)信息发布媒体
(2)广告宣传品
(3)文学、学术读物
(4)教育工具
(5)娱乐品
(6)装饰品
(7)身份证件
(8)商标包装品
(9)礼品一
(10)收藏品
(11)有价证券
以上都是印刷品经常扮演的角色。由于互联网特有的优势,前五种印刷品的功能,已经成为互联网实用功能的主要组成部分。后六种印刷品的功能,互联网虽然也有涉及,但与印刷品相比则相形见细。更为有意思的是,电子货币、电子身份证竟然造就了一门新的印刷行业—一磁卡印刷。由此也可以反映出印刷在信息内容与信息载体统一性上的独特优势。
我们可以把印刷品抽象地看作信息内容与信息载体的统一体。而印刷品的实用价值就是建立在这个统一体之上的,是以社会需求作为基础的。人们对印刷品的需求,既不是仅对其信息内容的需求,也不是仅对信息载体的需求,而是对内容与载体的统一体的需求。就内容而言,互联网几乎可以表现所有印刷品可以表现的内容,然而互联网却不能将信息表现在印刷品可以表现的所有载体上。
③否定作用与推动作用并在是互联网影响印刷的主要特征
每一个新技术的诞生,都带有对传统技术的否定作用和对相关技术的推动作用。互联网技术相对于印刷技术而言,从信息传播媒体的角度讲是新技术与传统技术的关系,从信息加工机械的角度讲是相关技术的关系。这种特殊关系决定了互联网在某些领域对于印刷具有否定作用,在某些领域对印刷又具有推动作用。否定作用与推动作用并存,是互联网对印刷产生影响的主要特征。
否定性影响将发生在行业的局部
一种新的技术否定或者说替代了一种传统技术的例子可以举出很多。内燃机车、电力机车替代了蒸汽机车Z喷气式发动机替代了活塞式发动机;激光照排替代了手工铅排。需要注意的是,这种完全替代往往是发生在一个行业的局部,却极少发生在行业之间。比如电视业没有替代电影业;航空运输业没有替代铁路运输业。电视业没有替代广播业,那么互联网与印刷将会如何呢?
就宏观上而言,确实存在着一个抽象的印刷行业。但是当我们细分一个个实际存在的具体印刷行业,比如新闻报纸印刷。书刊印刷、商业印刷、包装印刷、安全印刷、特种印刷,情况就不一样了。印刷从一个独立行业的角度,转变为一个行业的局部的角色。以报业为例,一份报纸最终送到读者手中,一般要经过采写、编辑、制版、印刷、发行这样一些环节,印刷仅仅是这些环节中的一环。以互联网替代印刷,就不是不可能,而是现实中已经在发生的事情了。
判断一种印刷是否有被互联网替代的危险,是不是可以通过判断这种印刷是否仅处于某一行业的中间一环,而且这中间一环的功能是否是可以被互联网所替代来得到答案。遗憾的是,除包装印刷等少数印刷种类以外,多数印刷种类都是处于相关行业的中间环节上。著名印刷出版评论家Andrew
Tribute先生,在回答这个问题时,没有直接给出答案,而是通过给出一个条件判断问题,把答案留给了印刷界朋友自己。这个问题是这样问的:
“这种信息能够用另一种比印刷更好的媒体,以更快的速度、更趋于流行的方式传播吗?为了传播这种信息,电子传播方式比印刷传播方式更好吗?如果答案是肯定的,那么这种信息的印刷就危险了。”
显然,AndreWTribute先生把注意的焦点集中在了信息的传播上。除了传播方式、传播的时效性以外,根据我们前面的分析,一种印刷它的内容是否适合用超媒体方式表达?是否对印刷载体有特殊的依赖?同样应该是我们考虑的对象。同时这种印刷品对互联网的接受程度,也是一个非常关键的因素。
以这种方式来分析,科技期刊最适合在互联网上发行,科技期刊的印刷被互联网所替代的可能性也最大。与图书印刷相关的小说印刷,其被互联网替代的危险程度却没有人们想象的那么大。原因是,小说的内容表现与是否是超媒体的关系不大,线性阅读方式对阅读小说是合适的Z小说是消遣品、收藏品、礼品的特性,使小说对信息的载体有很强的依赖性。
事实上,所谓“印刷危险了”、“十年内消灭印刷”等等说法,主要针对的是与媒体相关的印刷行业。尽管互联网对印刷的替代性影响只发生在报业、出版业等行业的局部环节上,会限制或减少印刷在这些行业所占的比重,对这些行业中的印刷产生负面影响,但是,互联网对报业、出版业整体来讲所产生的却是积极的影响。
到目前为上,在媒体出版领域,并没有真正发生大规模的、由于网络替代印刷而产生的报纸、书刊印刷量锐减的现象,甚至还出现了由于互联网的发展,使与互联网相关的报刊、书籍出版印刷量增加的现象。尽管技术上很大程度上互联网已经可以替代印刷在出版媒体业的角色,但是,社会对新技术的接受、普及是需要经过一个过程的。而且,信息内容对信息载体的依赖,更是互联网所不能左右的。
2、推动性影响将发生在整个印刷业
新技术对相关技术起到推动作用的例子可以举出很多,例如,工业超声探伤技术对医疗仪器技术发展的影响2微电子技术对钟表技术的影响;计算机技术对工业机床技术的影响。
在相关技术的意义上,抛开互联网的媒体特性,互联网对于印刷的影响,除了对其他行业都有的诸如电子商务这样的积极影响以外,互联网对印刷还有许多特有的积极影响。比较突出的有:对按需印刷的技术支持、对印刷全流程解决方案的技术支持、对于数据库印刷出版的技术支持。这些推动性的积极影响是面向整个印刷行业的。
实现按需印刷的理念,首先要解决的问题是如何收集需求、如何获得按需印刷所需要的印刷数据。毫无疑间互联网是解决这些基础问题的技术保证。现实中成功运作的按需印刷网站,即证明了这一点。按需印刷同站是收集需求的理想方式;专业的数据传输网站,保证了按需印刷的数据,及时传输到印刷机所在地。
基于全流程的印刷解决方案,要把印刷的整个工艺流程通过计算机管理起来。要实现这个全流程管理,如何解决流程中不同物理位置、不同作业步骤、不同企业、不同软件的数据信息的传输、交换工作是必须解决的问题。互联网责无旁贷地担负起了解决这个问题的责任。在印刷全流程中,由于解决了远程校对、远程预审、远程校样等过去必须在纸介质上完成的工作,从而在互联网上,搭建出一个从设计到印刷的虚拟印刷厂。
在数据库印刷出版中,数据入库、数据存储、版面设计制作和输出印刷都可能在异地进行。尤其是与媒体相关的数据库印刷出版系统,其数据的采集点可能分布在世界各地,要使这样分散的数据及时存人数据库,如果没有互联网来支持将是不可想象的。数据库印刷出版系统同样离不开互联网。
以上三类系统的实现,将从整体上提升印刷技术的水平。印刷的时效性、易获得性、流行性都将获得明显的提高。如回生产摸式与生产流程的改变是问回互联网影响即刷的主要结果随着打印机的普及使用,凡是网络可以到达的地方,数据就可以在那个地方被打印,打印机被视为网络上的打印机。由于纸介质文件比以往任何时候都能更容易地获得,致使无纸办公理念的发展结果是打印机用纸量的大增。办公打印机的发展过程对印刷是不是可以有这样的提示:当人们通过网络,比以往任何时候能够更容易地获得印刷品的时候,人们对基于纸介质的信息载体——印刷品的需求将会空前增加?!
互联网的本质特征是跨时空的信息交换。当印刷购买者可以将印刷数据或印刷需求通过互联网传输给印刷商时,印刷商能及时将印好的成品送到印刷购买者的手里吗?今天我们要对这个问题给出肯定的回答是需要很多前提条件的,比如印刷购买者离印刷商的距离不能太远,印件的数量不能太少等等。这些前提条件反映了我们现在的生产模式与互联网对印刷的要求还有差距。
1、印刷的生产模式将更加体现服务业的特征
我们今天的印刷生产模式,是以集中、大规模生产为特征的生产模式。这种生产模式的忧点突出表现在对单一印件的大量印刷上。互联网时代人们追求的是个性化的理念,按需印刷就是印刷行业迎台这种理念的体现。大规模印刷与个性化需求之间的对立是突出存在的。
印刷行业历来具有制造业和服务业的两重性。大规模印刷厂体现了印刷制造业的一面,而速印店则体现了印刷服务业的一面。按需印刷将推进印刷作为服务行业的发展。按需
印刷所需要的技术和设备条件包括:印刷机、网络环境、按需印刷网站、按需印刷制作软件、按需印刷输出流程。这些条件中目前有些已经做好了准备,有些即将准备就绪。按需印刷的先驱者们已经在互联网上进行了有效的探索。
当个性化服务成为印刷行业的生产模式之—,印刷作为服务性行业的优势才能真正发挥出来。按需印刷为速印店的发展提供了新的发展空间,也为印刷行业向更为广阔的服务领域拓展,提供了新的机会。
2、印刷的生产流程将融人跨媒体出版的大潮
互联网作为媒体的地位已经或者正在确立,传统媒体都在将互联网视为竞争对手的同时,又将互联网作为自己发布信息的一个平台。广播。电视、书刊、报纸都将自己的内容放到了网上。媒体之间竞争的同时,又在进行着融合和适应。跨媒体的信息发布和传播已经是人们实践中的事了。在报纸印刷业,跨媒体出版已经获得了很大的成功。送往印刷的报纸新闻,同时也送到了网页上。从新闻数据采集到报纸印刷、网页发布,整个流程都可以在网络上实现。
包括书刊印刷、广告印刷在内的商业印刷,由于其生产流程的特殊性,目前仍与互联网保持着距离。尽管各种与印刷相关的工作流程,都是建立在网络上的,但并非都是建立在互联网上的。即便是建立在互联网上的,也不一定是跨媒体的。影响印刷出版与网络出版实现跨媒体出版的原因,除了商业和管理上的原因外,数据表现格式上的差别也是一个主要的技术原因。基于印刷的PDF数据一
与基于互联网的XML数据将如何发展,必将受到人们的极大关注。无论如何,技术将朝着有利于高效率、低成本的应用方向发展。随着印刷出版数据向网络出版转换的增多,对信息的重复加工和制作也随之增多,这种重复加工无疑将耗费更多的资源。跨媒体出版必将是在技术上解决重复加工问题的发展方向。
互联网为印刷开辟了新的战场和市场,互联网使印刷与信息产业更深人地融合互联网对印刷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互联网给印刷提供了新的技术发展平台。互联网对于印刷的影响,积极的也好,消极的也罢,可以看出互联网最终将导致印刷生态环境的变革,但是,由于社会发展水平的不同,这种变革在不同国家、不同地区会以不同的进程、不同的速度、不同的形态发展,以适应和平衡印刷技术发展与社会发展水平之间的冲突和矛盾。
共有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