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高考新生录取工作在即,对一名高考学生来讲,自己填报的志愿是否能如愿以偿?在选择高校和专业时应选择哪些信息,通过什么渠道了解信息,有无进入误区?选择高校和专业是依据高校的实力和知名度,还是依据自己的兴趣和潜能?小编在此对广大想报考印刷、包装类的考生关注的填报志愿的有关话题,作了一些分析与解答,供考生及家长参考。
填报之前,需要全面掌握高校信息
在填报志愿之前,考生全面掌握大学的信息是必做的功课。而要想真正了解一所大学,笔者认为,可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了解学校的历史沿革和归属
比如,我国目前冠以理工大学名称的高校有几十所,有属于教育部主管,也有工信部所属,还有省属院校等。又如青岛理工大学的前身是建筑工程学院,长沙理工大学由长沙电力学院和长沙交通学院合并而成,长春理工大学是由长春光机学院发展而来等。
了解学校的教育实力
比如学校的师资力量、办学理念、精神、文化、制度、管理、品牌、形象、声誉和环境等。理工科学生还需要看国家、省重点实验室;文科学生则需要关注图书馆的藏书情况。另外,还要了解学校与国外高校的交流合作情况以及国外高校对该校的认可度。特别是有计划出国留学的学生尤其要重点且详细地了解这方面的信息,要了解中外合作办学的形式、学习形式、发证和费用情况。
了解专业设置
包括专业内涵和专业的主干课程、发展前景、实力强弱、就业率和就业质量,是否适合自主创业等。
了解招生简章
包括学校层次(本科、专科或高职)、办学类型(如普通或成人高等学校、公办或民办高等学校等)、学习形式(全日制、函授、网络教育等)、各专业招生计划及说明、外语考试语种要求、录取规则及收费标准等。
而考生了解高校信息的渠道,大致有以下几种:
通过网络、电话、招生咨询会了解
当前,官方的权威网站包括教育部阳光高考信息平台(http://gaokao.chsi.com.cn)、各高校的招生网、考生所在地省考试院主办的招生信息网,可供考生查阅。考生也可以拨打高校的招办电话,或通过高校主办的招生咨询会了解信息。
通过杂志、书籍了解
从杂志角度来说,《大学指南》(北京)、《高校招生》(成都)、《高考金刊》(重庆)、《招生考试通讯》(沈阳)、《求学》(广西)等杂志在全国考生中影响较大。从书籍角度来说,大学招生部门和长期从事高考志愿指导工作的同志编写的书籍有较强的权威性,考生要甄别作者,以免被误导。
通过实地走访了解
有条件的考生可以直接到大学招生办进行咨询,还可到自己关心的学院和系里,对教师和在校大学生进行咨询。
通过向高校同行教师或行业专家了解
比如,台州考生想报考哈工大建筑专业,可到本地高校相关专业教师处了解,或者向从事建筑专业的行家了解。
填报志愿时,需要综合考虑
填报志愿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兼顾诸多因素,包括分数、院校、计划、专业、地域、就业、经济等等。下面以专业为例,加以阐述:
目前,全国大部分高校采取按大类招生的政策,但也有部分高校按专业招生。对自己的专业兴趣不是十分清楚的学生,可选择按大类招生的大学,入校后通过一两年基础课程的学习,再重新选择专业,以此提高专业满足率。
专业实力的强弱,是考生的一个重要参考因素,但仅凭专业实力强弱来选择是不可取的,由于考生的个性心理特征(性格、气质)存在差异,在选择专业时正确的做法应该是:一看兴趣,是否喜欢这个专业;二看潜能,是否适合这个专业;三看自己中学所学的相关科目成绩和大学所开的主干课程是否匹配;四看自己的身体条件,是否适合这个专业;五看专业的内涵;六看专业的发展前景;七看专业的实力;八看专业的就业率和就业质量,是否有利于创业。
笔者根据多年的填报志愿实际操作的心得体会,专门设计了一张普通高考志愿填报分析表,供考生及家长们参考。
一般地,应当认真仔细地分析前三年意向学校和专业的录取规律性。首先要统计前三年该校的“最低录取分”,并填入表格的分子上(分母为当年该批次的最低控制分数线),把你的高考分数换算成“相当于当年的分数”,填入表格中。其次,把你的高考分数排名换算成前三年的“名次排名”,统计出前三年该“学校录取名次区间”和“专业录取名次区间”。第三,以“名次排名”为主要参照值,结合近三年该校、该专业的招生计划数的变化,综合考虑选择三个梯度的学校类型。
比如,你今年的高考名次居浙江省第2000名,假定折算成前三年的名次也是第2000名(假设今年该校的招生计划数与前三年一样),而X学校前三年的录取名次稳定在第1800名之前,则X学校对于你来说应属于“冲一冲”梯度的学校;而Y学校前三年的录取名次稳定在第1800名-第2200名之间,则Y学校对于你来说应属于“保一保”梯度类型的学校;而Z学校前三年的录取名次稳定在第2200名之后,则Z学校对于你来说应属于“稳一稳”梯度类型的学校。“冲一冲”、“保一保”、“稳一稳”之间的比例以1∶2∶2为妥。
共有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