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近几年我国印刷事业的蓬勃发展,高端技术管理人才不断告罄。不仅众多中专技校,甚至国内一些知名高校也不约而同看好设置印刷专业的前景,相继开设相关院系。适逢近年来高校的不断扩招,于是一时间印刷专业的学生犹如“雨后春笋”般冒了出来,充斥于各类人才市场。那么他们中的大多数人步入社会后又有了如何的发展,印刷工程学生的就业之路是否真能走得一帆风顺呢?
大约2000年左右时,印刷的学士学位授予点只有不超过五家高校,拥有硕士学位授予权的高校更是寥寥无几。印刷专业学生的就业比例曾经一度达到1比11,遥遥领先于当年众多热门专业,成为竞相追逐的焦点。印刷专业于那几年不断扩招,步伐之快也超过了当年其它系别的同期水平。
这边印刷专业人才的储备工作已经拉开大幕,那边企业也是跃跃欲试,准备为自己公司的未来发展挑选合适人才。当时还有一个很好的历史背景:印刷业在我国正处于繁荣昌盛期,不论大小企业“印刷机一开,钞票滚滚来”是业内皆知的秘密,同时不断引入国门的优良技术,也使企业的领导对人才的引进变得前所未有的迫切。
于是一拍即合,大家都在等待着新时期下印刷高级人才的出炉。因为待遇良好,在那几年毕业的印刷本科生基本不太选择考研,很早就会将工作稳定下来。而且由于特别抢手,只要本人愿意,绝大多数都会来到我国较为发达的珠三角、长三角等地。这样出色的就业表现,也同时刺激了更多的莘莘学子十年寒窗后最终选择印刷专业。似乎一个良性循环的就业体系已经基本形成。
然而几年之后的数据调查却显示出相反的调查结果:印刷专业的学生五年后还从事本专业的人数比例在所有基本院系中排名倒数第一,换句话说基本上所有的印刷人都会选择转行。而且还一直服务于同一家公司的人数在众多专业中同样是排名靠后,似乎也显示出印刷学子们工作的毫无定性和见异思迁。
这样的情况一旦出现就犹如星星之火,有愈演愈烈之势。频繁的更换岗位也最终招至用工企业的怨声载道,于是除了一些真正有强大实力可以从各个方面吸引并留住人才的企业依然对高校印刷人抱有浓厚的兴趣外,更多更广泛的国内企业选择了回避。那时流传在印刷企业高层间的一句话就是“我宁愿花高价聘请印刷专业技工,也不愿去培养那些还没有定性、眼高手低的大学生。”
印刷本科生开始感到前所未有的压力:一瞬间用工单位减少了很多,而且待遇也下降不少,一时不能接受的人占到很大的部分,选择考研似乎成为一个不错的出路,于是那几年参加研究生考试的人数开始激增,不断创出新高。无奈“僧多粥少”,最终挤过独木桥的人只能是其中的一小部分,更多数的学子依然还是要面临走向社会的问题,这种情形下的就业选择多少有些迫于无奈的成分。
可是真正来到印刷市场,又会有这样一些让印刷人难以接受的“条款”:
一、 学习印刷专业的女生在人才市场毫无优势。在印刷人才招聘市场中,“重男轻女”的现象比比皆是。很多企业都在招聘条件的第一条写到“限男性”。虽然这个专业中的女生占的比例很小,但是这样的限制落到每个人的头上时就会是百分之百的“灾难”。
二、 对于男生的招工要求也会多少显得有些奇怪。通常在第一个条件中限定男性的,还会有如下要求“身高A、体重B”等等,造成的印像就是“非身强体壮者,勿入”。并不是说印刷专业的学生没有做好吃苦的准备,但是面对这样赤裸裸的要求,很多人还是会望而却步了。
三、就算真正进到工厂一线,依然无法发挥所长。中国现在的丝网印企在印刷市场上占到了很大的比例,而通常在学校中教给学生的多为胶印、CTP等,虽有相似之处,但还是会存在很大的差别。而且在学校中,老师教授们对于丝印的态度也在某种程度上影响了一代又一代的学生,这种“下里巴人”的东西,是无法让大学生尤其是刚刚毕业、心高气傲的学子们心甘情愿付出的。
四、真地恰好进到一家条件适宜的企业,还是要经受一番磨砺。没有人会请学生来了就当领导,说实话,也基本没有学生有这个能力,这在很多专业中普遍存在。可是在印刷学生中“寒窗苦度数十载”却换来与工人无异的工作环境和差别不大的工资待遇。特别是与一些大学中其它专业的同学相比:没有进出办公大楼的优雅,没有高薪收入的刺激,却又要经常面对24小时轮班倒,这些林林总总加起来,无疑对于刚毕业的大学生形成一个不小的考验。
以上这些还不包括大学生初出茅庐的普遍的不适应感与“所学到所用”这个过程中必然经受的考验等等。所有这些最终造成了令所有人失望的结果。
当然,这并不意味着印刷业学生就业行情的“高开低走”都该归咎于社会与用人单位。针对行业的特殊性,笔者认为印刷专业学生及从事印刷高等教育的有关人士如果想突出重围,至少要在以下几个方面多些思考:
一、不要盲目宣传印刷专业的一次就业率。由于我国印刷企业众多,所以整个市场对于印刷人的需求一直就很旺盛。可是不要就此以为这将是避免“毕业就是失业”的最好途径。尽管本科乃至更高的学历起点在印刷界中已经算得上绝对的“佼佼者”,但是绝大部分企业所需的并不是“一纸空文”的人才,所以那些令人欢欣鼓舞的数据可能与你毫无关系!
二、不再一味扩大印刷专业院校数量和招生比例。同样因为一次就业率的居高不下,这几年各地开设印刷院校的数量也在不断上升。然而软硬件设施的差异,最终也会在学生身上暴露无遗。另外上文提到的不断扩招,学生人数上升也使得教师资源紧缺、课时缩水、试验减短……临到毕业又会导致更多的就业竞争。
三、 认清印刷专业的学科特殊性。印刷是一个古老的行业,它的自动化水平还远远落后于很多现代工业,所以生产中一些依靠经验的判断会很多。甚至还有一些来源于机床旁“言传身教”,这种特殊学科不同于一般意义的高等人才培养,所以它的教育模式上也需要创新。
这一点应该从两方面来认识:
A 学校教育。既然印刷具有这种非同一般的学科特色,那么教学中应该采取更加有针对性的方式。“增加试验课时、强化动手能力”是一个很好的解决方法。这短短几年中,大学生毕业后“回炉”现象比比皆是,很多人都会选择中专中技院校来培养自己的动手能力。与其日后耗费精力财力,倒不如在高校期间练就过硬的本领。
甚至于我们的学校也可以邀请有实践经验的一线师傅担当客座教师,他们的言传身教会使学生更早地了解一线知识、体验一线文化。
B 学生自身。同样由于这种学科特色,所以如果你的大学之路开始于印刷专业,那么你就一定要坚持自己的选择,并做好为之付出的准备。这个专业注定了需要在一线练就扎实的功底,这样才能为自己赢得发展和上升的空间。所以不要再去羡慕其它专业的学生,这只是工作性质有所差异而已。另外我们的发展目标是未来的工程师,哪里会有工程师没有丰富实际经验的道理?
四、熟悉印刷市场的现实趋势与动态。典型的例子就是“丝网印刷”。尽管它与其它印刷方式相比,具有鲜明的特色,但现在看来由于环保和机型速度特殊性所限,前景似乎不够明朗。不过正因有了这些不足,才使我们有了大展拳脚的天地。我们从入学开始就不应对它产生偏见,这样也会有利于将来实际生产中更快更好地投入工作。
另外,现在丝印以其特殊的优点被广泛应用于组合印刷中,而组合印刷又被公认为是最有附加值的印刷方式之一,仅凭这一点就应该作为我们努力掌握丝印知识的原动力。
类似的例子还有很多,印刷工程的学习中我们不仅要掌握先进的方式方法,还应该根据我国的实际学习一些基本的知识,熟悉印刷市场的现实状况。
五、 注意拓展专业的外延和内涵。对“印刷”一词的理解,如果仅限于认为是机台操作,那么高校生与普通中专学生相比没有什么特别的优势,可是如果我们拓展了“印刷”的内涵和外延就会有一些新的发现。
首先印刷工程的学生从事与印刷相关的任何一道生产工序都会有得天独厚的优势,比较基层的有:车间中的PMC、QC、工艺员、机长等,有了这些多道工序的一线经验,定会令你在将来走向领导工作岗位时受益匪浅。但是正是这种工作的多元性,要求我们更广泛地涉猎全方位的印刷知识,比如经济管理、构图设计、物流包装等的学习,如果在校期间就能打好基础,那就能为将来的前程增加了不少筹码。
而对于专业基础扎实的学生来说,进入研究所则是另一条很好的出路。一般这里都有良好的试验工作环境,并且接受过高等教育的学子们可以充分发挥所学,用自己的知识推动中国印刷业的进程。
还有一些其它与印刷相关工业的岗位:比如各级别印刷协会的推广培训工作、印刷相关院校的教学工作,印刷专业媒体的宣传工作等等。这些与印刷相关的岗位,作为具有专业知识的高校人才,是非常适于从事的。不过前提是除了专业扎实,你还要有其它的特长。
年末之际,新一届印刷高校生又将面临来年的就业压力,那么希望这篇文章会对那些怀着些许憧憬、些许茫然的未来印刷人提供一些不同的思路。也希望各位在今后的职业之路上可以走得更加顺利,前程远大!
共有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