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人大代表、山西省朔州市委书记王雅安说,一段时期以来,不少名酒、洋烟、高档茶叶的包装出奇奢侈。据统计,单是北京市每年产生的近300万吨垃圾中,各种商品的包装物就约83万吨,其中60万吨属可节约的过度包装物。
不知是商家经营策略上的需要,还是生活水平提高了,国人的消费习惯使然,在琳琅满目的商品面前,经过一番华丽精致包装的商品特别吸引消费者的眼球,特别容易激起购买欲望。于是过度包装成为“时尚”,比如每年都要引起争议的“豪华天价月饼”。
必须看到,过度的包装提高商品身价却不能改变商品内在的本质,最多不过是刺激一下消费者的神经而已,满足“高、新、精”的消费虚荣心后,这些给商品带来“光芒四射”的包装则沦为人们所不齿的垃圾了。其实这些过度包装的商品,不但成为误导人们选择购买时的假象,而且造成大量的包装资源浪费和大量垃圾的制造,危及着我们日益严峻的生存环境和日益紧张的资源,与国人倡导的建设节约型社会的主旨格格不入。在呼吁出台包装法律为过度包装“瘦身”的同时,我们更需要拒绝过度包装的公众意识和行动。
笔者认为,拒绝过度包装,首先商家是最大的受益方。制造商应把精力放在提高产品质量和性能上,而不能本末倒置,把功夫放在刻意追求和美化产品的包装上。过度包装有时可减少生产成本,尽管在短期内很“成功”奏效,并可赚得个盘丰钵满,但过度的包装这种经营策略很危险,因为这并不能提高产品在市场上的竞争能力,很可能是昙花一现,是得不偿失之举。只有以质取胜才是制造商立于不败之法宝。
诚然,一个产品,其包装也是吸引消费者青睞的一个重要因素。凡事都有一个度,超过这个度了,不仅造成了经营理念上出现“差错”,而且极容易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制造商过分地夸大包装对社会的“影响力”,其一是误导消费者,从而失去市场。切不可做一锤子买卖,消费者上了一回当,绝不会再上二次当,成功的经营就是需要消费者的回头率。其二是生产垃圾。不但制造了视觉污染,而且造成了环境污染,作为破坏人文、生态上的始作俑者,其结果就是自己充当自己的掘墓人。惟有诚实经营才有永久的生命力。商家惟有拒绝过度包装,调整经营方略,节约原材料,降低生产成本,着力提升产品品质,才能获得可持续的发展,才能在建设节约型社会中真正地为社会所认可,从而树立起企业良好的社会形象。
其次,拒绝过度包装能给消费者带来实实在在的实惠。为何偏爱奢华包装的消费者大有人在,关键是畸形的消费心理在作祟,满足虚荣心也好,送人送礼也罢,正是有消费者这种“嗜好”,商家才津津乐道地在商品上大肆炮制如此耀眼的包装。如果消费者对那些招人眼目包装的商品,多几分理性,多几次拒绝,让它们静静地躺在货架上而蒙上灰尘,看你商家还能偷着乐着数钞票。这样一来,那些货真价实的商品则乘势占尽市场“风光”,才能给消费者带来物美价廉的实惠。
少了包装垃圾,少了资源的浪费,于国、于我们每一个人都十分有益。我们的生存环境因此而变得更加美好。何乐而不为呢!拒绝过度包装应成为每一个公众的自觉意识和行动。
共有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