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刷行业生产中不安全因素主要表现在易燃易爆危险品比较多;接触到油墨、胶水等对人体健康有害的物品、气体多;设备机械运转高速、操作繁琐、刃具锋利、电器密布;低水平机械设备高噪音污染等问题。不少中小型印刷企业职工工资、安全待遇低,仍然有拖欠工人工资、违规加班加点的现象,在有的地方甚至相当普遍。本文仅从中小印企职工生存状况作一斑窥,希望此中问题能引起有关部门的重视,并提醒相关企业切实维护职工权利,建设和谐印刷业。
莫让大火吞噬财产与性命
今年7月6日中午11点左右,七八辆消防车警笛呼啸着,一路飞驰到浙江省宁波鄞州区下应街道柴家村兴达印刷厂,原来是该厂印刷车间发生火灾。由于车间都是老房子,大火很快蔓延到整个厂区。经消防官兵一个多小时的奋力扑救,大火被成功扑灭,但一排千余平方米的厂房已是一片废墟,印刷厂车间内的印刷机只剩下了空架子,所幸没有人员伤亡。
最近印刷厂发生火灾或出现员工工伤事件时有发生。从事故发生的情况看,多发生在中小型印刷厂。印刷行业属于服务型行业,准入门槛低,投资商只须注册一定的资金,购买规模不大的设备,就能开办一家小型印刷厂。而此类中小型印刷厂多分散在城镇乡村,属民营企业,管理不那么正规。
像7月6日发生在宁波鄞州区下应街道柴家村兴达印刷厂的火灾,就是因为管理不善导致的火灾。据该厂一名工人说,一开始就是几个火星,从电闸处蹦出来,落到油墨上,一下子过油机就着了起来。据该厂的会计说,今年1月份这个厂子是从另外的一个地方搬到这个临时厂房来的,到9月份他们就要搬到不远的新厂房内,所以没有买保险,没想到会发生如此不幸。而这个印刷厂是老板经过近20年的打拼才发展到今天这样的规模,并且最近生意也比较好,每天晚上都要加班赶货。“就这样一把火,把老板近20年的家业全烧没了。”
就在上述事件发生的前两周,6月25日,南京一家印刷厂的大火也颇令人深思。
当天下午将近1点的时间,312国道南京收费站附近的一家印刷厂突然浓烟滚滚,六层办公大楼的南侧高墙被裹在高达几十米的大火中。当消防车赶到后,却发现大楼消防栓里一滴水都没有,而且附近也没有水源,只好将消防车改作“运水车”。为扑灭这场大火,消防部门一共出动了三个中队,直到下午3点多,大火才被彻底扑灭,所幸无人伤亡。
据该厂的工人说,着火时他们正在睡午觉。当他们听见呼救跑到火场时,火已经大得让人无法靠近。十几分钟后,大楼南侧的高墙就烧得只剩下钢架,一楼和二楼库存的书籍和印刷纸有很多被烧毁。火灾过后,在该厂的三楼过道里,人们只看到一堆干瘪的消防水管,靠近消防栓处已被烧化。
两起火灾让人感到印刷厂的安全措施令人堪忧,从管理层的领导到员工,防火安全意识的淡漠。一些企业根本没有就火情安全问题对职工进行起码的培训,工厂的救火设备几年甚至十几年不换根本失效,有的厂房电线老化而不投入资金进行改换……所有这些不仅威胁着企业的存亡更威胁着职工的生命安全。
印刷企业安全生产一直为人们所关注,印刷作业现场点多线长,环境复杂,只有针对薄弱环节实施安全建设、职工教育,才能切实杜绝火灾。火灾给我们的企业教训是深刻的。
莫让加班且拖欠工资
堵住工人胸口
很多低水平小印企经营者面对印业巨大的市场竞争,常常以压低工价为手段获取订单。那么如何以最低的工价获取利润?只有生产成本比别人更低,才可能继续生存下去。那么就是以很低的工资+加班加点不付加班费,以求在最短的时间内赚取更大的利益。更有甚者,个别印刷厂为赶工期而向工人施加压力,导致工人为求速度而不按照规范的操作流程去操作机器而引发了种种更多的问题。
据《南方都市报》2006年12月22日报道,广州恒美印刷厂被指超时加班严重。工人叶延仕收集了数百工友签名,要求厂方补发加班费,两天后他被开除。叶延仕2005年3月到恒美上班。2006年7月,新的最低工资标准公布,叶延仕了解了劳动法,越来越不满意自己的工资待遇。10月,他给厂里的“总经理信箱”写了一封投诉信,未收到回音。12月6日,他直接找到南沙劳动部门投诉。12月18日,他又写了一份材料,要厂里按照劳动法规定,补发前两年来少算的加班费,“每人平均有1万元左右”。12月20日早上,发起签名两天后,叶延仕突然被告知厂里把他开除了。
据叶延仕向劳动部门反映,厂里包装部门2006年7月、8月、9月三个月每月加班都超过170个小时,10月、11月平均也超过150小时。该部门的员工从5月4日到9月30日,近5个月没有一天休息,10月和11月也只各休息了一天。
其实像叶延仕所在的印厂发生的情况不在少数,而且拖欠工人工资已经成为社会的一大问题,引起了政府相关部门的重视。有工人在网上发帖子说:我接触印刷设计快一年了,觉得很辛苦,我想知道这行待遇多少才合适。我现在每月固定2000元,没提成,每天工作12小时。
虽然大多数印企基本上能自觉执行当地制定的最低工资标准,但有的印企在工资支付的时间和工资凭证的制作上普遍存在违规问题,加班费支付情况更是无从谈起。超时加班是大多数印刷厂存在的普遍现象,不少印企的工卡均记录得密密麻麻,人均每月加班70小时以上的印刷企业不在少数。何况还有未签合同问题。有不少印企未及时依法与员工签订劳动合同,也不办理劳动用工手续。以上种种问题,存在着严重的劳资纠纷隐患。基层工人们呼吁能引起政府有关管理部门的高度重视。
为了解决印刷企业拖欠工人工资问题,地方政府有关部门也采取了不少措施,做了不少工作。安徽省肥东县印刷厂是个老国有企业,离退休工人多,在离退休工人工资未纳入社保所发放之前,企业仍拖欠每位退休工人工资几千元,曾因此事引起上访。前不久,通过当地信访办人员认真核实后,立即向有关领导汇报,在资金极度紧张的情况下,当地经委主要领导批示,安排资金帮助他们解决了一部分拖欠工资问题。
一些地区为维护职工合法报酬权益陆续出台了一些政策。比如,今年6月18日,河北省政府出台了《关于保障企业职工合法报酬权益促进工资收入增长的意见》,决定从今年起将企业职工工资增长率纳入各级政府责任目标考核体系,确保实现“十一五”规划确定的企业职工工资增长目标。《意见》就保证职工工资收入水平稳步提高;解决普通劳动者工资收入偏低;落实最低工资规定、推动企业参加社会保险、解决工资拖欠等问题都做了相应规定。
绿色环境离印刷工人还有多远
全球性环保理念的提升体现在印刷工业上即为环保法规的不断完善,这让我们有法律法规的依据直面印刷业的环境污染问题。其中包括研制各种新的符合环境保护的印刷耗材;对原有不符合环保理念的的工艺及材料进行改造;包括对噪音污染进行根本性的控制等等。有多少人在被绚丽色彩吸引的同时,却没有想过这个包装印品是对人体有害?又有多少印刷厂意识到他们使用的某些印刷材料会对操作工人健康带来隐患?而又有多少工人能意识到他自己每天身置的噪音环境和接触的刺鼻的物质可能是造成他们某些慢性疾病的隐形杀手?
一些印刷企业里的直接生产人员,长期在印刷、覆膜车间等无机械通风设施的环境下工作,由于对印刷工艺中存在的危害一知半解、麻痹懈怠,未戴任何防护用品,或者有的印厂根本就没有配备相应的防护用具。
在监督管理还算先进的北京某区,卫生监督管理部门在对一些印刷企业进行检查时发现,大部分企业在印刷过程中都要使用汽油和甲苯等化工产品做有机溶剂,但一些印刷、覆膜车间无机械通风设施,劳动者也不带个人防护用品。个别场点甲苯浓度竟超过国家标准30倍之多。另外,粉尘、噪声等也构成印刷业职业危害因素,长时间接触较强的噪声首先会感觉耳鸣、听力下降,时间长了会出现听力明显下降,而且需要较长时间才能得到恢复。如若再继续在噪音环境下工作,就会形成不能完全恢复的听力障碍。长期接触较强的噪声,还会有头痛、头晕、乏力、烦躁、失眠消瘦、消化不良等症状。
我报曾经采访某印刷企业退休职工凌师傅,她深有体会地说,企业应该对工人健康生命负责,应该按期检测生产场所毒物浓度是否超标,应该定期组织工人进行健康体检。但不少企业对这项工作不重视。印刷工人有的缺乏自我保护意识和个人防护知识,长期工作在有危害的环境中,也不带防护用品,于是就会出现中毒的症状。至于噪音造成的影响,凌师傅说,她工作在排版车间与印刷车间只隔一个墙,她自己就有轻微耳聋的症状,长期工作在印刷车间的工人情况更糟。
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规定,用人单位与劳动者订立劳动合同时,应当将工作过程中可能产生的职业病危害及其后果如实告知劳动者;职业病病人在诊断、医学观察期间的费用,由用人单位承担。
但是有的印刷企业,明知道一些化学用品有毒性或辐射性,却对新进的员工故意保密。不讲解芳香烃类、酯类、异丙醇、银离子、甲苯的危害。《今日早报》曾经报道,一家小型民营电子彩色印刷厂建厂后业务量一直持续上升。两年前,这家厂中有3名工人乙烷重度中毒,导致全身瘫痪,事故原因是使用了“三无”的化学品。由于一切责任由厂方负责,而巨额医疗费厂方无力支付。就因为不注意对工人的职业保护,这家印厂很快就倒闭了。由此可见,职业保护工作是关系到企业存亡的大事。
我国印后装订专家王淮珠就曾多次呼吁:现在全国有30%在用甲苯溶剂型的覆膜,这种溶剂型的覆膜一定不能用了,希望现在有关包装装潢方面的一定要卡住……
印刷业的职业病的发生发展,已引起相关部门的高度重视。经北京市政府批准,北京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决定从2006 年12 月至2007 年12月首次进行作业场所职业病危害普查。普查对象是北京市内作业场所存在或产生粉尘等职业病危害因素的生产经营单位,其中,新闻出版与印刷行业被列为普查重点。
北京市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职业安全处贾处长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说,之所以把印刷行业作为此次普查的重点,是因为印刷行业本身职业危害因素主要有甲醛、苯中毒、粉尘、放射污染和有毒、有害作业等,近几年直接导致劳动者患职业病人数不断增加,其危害程度远远高于生产安全事故和交通事故。以往,建筑行业的职业病位居榜首,但是随着经济和印刷行业的发展,印刷行业的职业病也日益凸显。有人说,当市场对印刷产品的要求不仅停留在印刷品质上,还对其安全性有严格的要求时,那么环保印刷也就随之来临。当然这一过程在我国可能还要经历较长的一段时间,但可以相信,它终究是会来到的。我们的法规和良心都再不允许企业的负责人能对职工的环境安全问题熟视无睹!
建设以人为本的印企文化
《工人日报》曾经报道,浙江宁波市镇海印刷二厂印刷女工郑素芳,几年前曾在工作中不慎左手被印刷机压伤,可在治疗期间却被厂方除名。此后,她便进入了艰难而漫长的维权过程。这件事在媒体曝光,引起社会广泛关注。宁波市法律援助中心指派律师免费为郑素芳诉讼代理。宁波市总工会亦派出一位工会法律工作者,支持郑素芳向法院申诉。一年多以前,在当地工会组织和有关方面共同努力下,终于达成调解协议:厂方收回除名决定,支付郑素芳工伤保险待遇等2万元。维护印刷业和谐,关注印业工人生存状况印刷行业责无旁贷!
……种种违背社会主义和谐的因素尚存在于我国小部分印刷企业中。特别是个别中小型印刷企业这类问题更加突出,在个别企业中职工的待遇长期得不到应有的体现,甚至健康安全遭到漠视。为什么?从外因上来讲,还是中小印企在行业竞争中的恶劣生态状况,那么,解决问题的根本还在于产业结构的合理调整,以高素质环保企业取代低水平重复建设的弱小企业,推进产业文化建设,这也是印刷行业做大做强提高产业竞争的根本所在。
在印刷业飞速发展的道路上,中国印刷业从大国走向强国印业职工是最直接的操作者,有印刷企业以人为本的和谐,才有印刷出版行业产业链的和谐,才有印刷行业健康的明天。
共有 网友评论